示范教学
示范教师
走进优秀教师┃苏虹:学高为师育桃李,身正为范守初心
发布时间: 2021-06-29    浏览次数: 97

时针悄悄地划过了十点,知行楼B1815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她坐在电脑前,鼠标划过一行行文献,时而眉头紧锁,思考着什么;时而眉头舒展,迅速敲击键盘记录下刚刚的灵感……这样的场景,总是日复一日地上演。

她,是我校2019-2020年度十佳教师、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苏虹。参加工作以后,她用十几年的坚守,诠释了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立足岗位

教书育人站定三尺讲台流行病学的课堂上,学生们分组热烈地讨论着问题,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依次自信地上台发言。

苏虹坐在台下的学生中间,有时赞许地点头,有时低头快速记录学生发言内容。学生发言完毕,她才走上台,并对各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苏虹的一大“法宝”。“在教学过程中,我喜欢琢磨,讲授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这部分内容时,我觉得课本上的知识理论性偏强,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于是就想了个办法:设置一个调查情景,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并分析优劣,在选择、分析、辩论、优化过程里,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把知识牢牢掌握了。”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轻松而快乐,学生们都表示“玩着就把知识给学了”。但对教师而言,却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这种方法让我备课的任务量倍增,通常备课只需要准备一条线,换句话说就是把知识原原本本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现在这样的教学方式,我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准备多条线,而每一条线都要更详尽、更充实。学生的思维太活跃了,不能在提问辩论环节就被他们难住啊!”苏虹半开玩笑地说道。

生活中的苏虹是一个安静且简单的人,但在教学中,她却十分爱“折腾”。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她不仅把讲台交给学生,还把课堂搬到了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现场。

从2010年开始,苏虹就以当时的课题为契机,带着自己班上的学生一边学习理论,一边找机会下现场做调研,经费不足了,她就自掏腰包。后来,她又将课堂“升级”,把传授理论、现场实践和课外学术竞赛结合起来,不仅带着学生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还领着自己的课题组,帮助参赛学生一遍遍打磨汇报的文稿和PPT。

“我一直认为教书不仅是灌输知识,更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我的这一番‘折腾’,学生的进步是飞快的,教育的效果也就达到了。”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苏虹觉得,大学生的未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她坚持将教书育人视为工作中最重要的事,在三尺讲台上演绎着自己的精彩。因业绩突出,苏虹先后获得了“安徽医科大学优秀指导教师”“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最佳辅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勇担时代使命

2月10日,在全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危急的时刻,我校应省委和省医疗保障局委托,需立刻组建专家队赴淮北市、六安市等地,协助当地疾控中心、医院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没有困难,只要有需要,我随时可以去。”接到任务时,苏虹这样回答道。

第二天一早,苏虹毅然踏上征途。其实这已经是她第二次领命出征,2月7日她曾前往霍山县,深入疫情现场开展流调工作。

到达后,苏虹全身心投入流调工作中。她会同当地疾控人员,通过查找社区服务中心的发热问诊、药店购买记录,将看似不相关的片段,尽力还原成紧密相连的传播链条,并“抽丝剥茧”地在其中排查问题,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每天都是一早出门,白天走家串户,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说不累是不可能的。但回去以后,大家还是希望能再多工作一会,我们晚睡一分钟,也许就能为跑赢病毒多争取一分钟。”回忆那一段时光,苏虹感慨道。

开展流调工作期间,她每天早上八点出门,晚上十一点才返回宾馆。返回后,还需和其他专家一起整理资料。对于白天走访收集到的数据,苏虹总是格外认真对待,经常在台灯下一遍又一遍核查,纸上密密麻麻的是她标注的各种记号,因为她知道,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可能隐匿着病毒传播的线索。她并不害怕与病毒正面交锋,而是担心与狡猾的病毒擦肩而过。

在六安期间,苏虹与团队共调查了62名新冠肺炎患者和502名密切接触者。在对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专家组形成了完整的疫情防控调研报告。报告明确了关键的时间节点,实现了防控关口的前移,为全面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专家组和六安市政府、市县疾控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措施均落实到位,疫情得到有效遏制。2月18日之后,六安再无新增确诊病例;3月3日,所有确诊病例全部清零,当地成为我省第二个清零的地市。

2月16日,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第十二工作指导组对我校流行病学专家参加流调工作表示高度赞同和认可。3月2日,六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给学校发来感谢信,信中称,六安疫情的有效防控与安医大专家组的鼎力参与密不可分。

“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光是我们,还有当地与我们配合的所有工作人员。”作为专家组中的一员,苏虹对于收获的称赞显得很低调,“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抗疫出一份力,而且这次的经历也为我以后给学生们上课积累了更多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素材,应该说是我的幸运。”



履职尽责“传帮带”推动学科发展

金秋时节来临,抬头常见天空中一队队迁徙的大雁。在漫长的飞行途中,头雁决定雁队的前进方向,雁群则会用鸣声互相鼓励,不让一个同伴掉队。

作为学科系主任的苏虹,就像这领头雁一般,一直坚持发挥服务和凝聚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领充满干劲的年轻教师,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扶持、共同进步,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使学科发展呈现出“头雁前飞,众雁尾随”的良好局面。

“毕业后能加入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的大家庭,遇到那么多优秀的前辈,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我感恩他们对我倾囊相授,让我不断进步。”苏虹说道,“如今作为学科的带头人和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我有责任和义务把我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后辈,带领团队共同进步。”

如今,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优秀青年教师加入流统系大家庭,这些教师入职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给学生上课,而是自己先上一课。苏虹坚持通过集中备课、试讲、说课、教学比赛等方式,帮助年轻老师尽快掌握授课技巧。

“团队作战”的教学科研模式也使得学科系迅速发展。在老中青三代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整个团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学科近五年发表SCI论文500余篇。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苏虹不仅以“言传”完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而且立德于行,用夜阑灯光下躬耕不辍的背影和危难时刻执甲出征的脚步,给青年学子上了最动人的课。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创新发展,也给年轻的公卫人带来了挑战。愿你们志存高远,修心立德;坚守初心,砥砺笃行;为公众健康福祉、为国家公共卫生事业、为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新一代的公卫学子,苏虹这样寄语道。(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