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维,都 建,李菲菲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当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为导向,对医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卓越医学创新人才既要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精湛医术水平,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等。更重要的是,人文学科发展具有科学性,医学生思政教育如果仅仅依赖于思政课程,缺少自然学科融合和支撑作用,无法保证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正确性。我们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借鉴国际医学教育模式,坚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问题为基础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积累思政素材,遴选医疗卫生健康等领域重要事件、重大新闻形成教学案例,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培养,提高学生专业自信、岗位自信,使卓越医学创新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才兼备指导原则,秉持“全面、立体、创新”思政教育理念,立足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就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等教育[1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自然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和必要性
寄生虫病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控制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人体寄生虫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桥梁课程,其授课对象即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医学基础课程学习阶段,课程多、学业压力大,学习生活中存在道德冲突和心理矛盾等问题。因专业认识模糊,缺乏职业认同感,媒体新闻关于医患关系紧张等负面报道容易引起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甚至厌学现象。
传统医学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偏重于专业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学习能力、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得医学生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轻视思政教育,致使有些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对待患者缺乏仁爱之心,这也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此,我们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时,有的放矢,通过穿插临床病例、生活实例、身边发生的事件进行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寄生虫课程教学,发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作用。
3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3.1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教学目的
制定寄生虫学课程思政教学目的,以寄生虫学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为基本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国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建设健康中国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3.2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3.2.1课程教学与弘扬传统中国文化相结合 在讲授总论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时,结合古代道家思想,培养学生辩证思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老子·四十二章》)。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病原生物认识不断加深,发现寄生虫并非对宿主绝对有害,在一定条件下是有利于宿主,可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冲突,推动着共进化的进程。近年人群哮喘、过敏性肠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20 世纪 Strachan[ 2]提出,常感染蠕虫、细菌和病毒的人群患超敏反应性疾病(如花粉症、枯草热)的概率低于不常感染的人群,并由此推测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降低可能是人群超敏反应性疾病发生率升高的原因。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等研究均表明,蠕虫感染可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病情,缓解哮喘症状[3 ]。筛选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的蠕虫候选抗原分子已经成为寄生虫学研究热点。
在介绍阻断虫媒病的传播途径时,应以环境治理为本、标本兼治为防治原则,把病媒节肢动物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而非一定要消灭某个生物物种。结合 2500年前老子的自然法则观点,“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七十七章》)。
3.2.2课程教学与培养创新精神相结合 在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成就章节,介绍了曾经是淋巴丝虫病危害最严重的中国,于 1994 年实现全国基本消灭丝虫病的目标,成为全球 82 个 1980年后丝虫病流行国家中率先实现消除丝虫病的国家。这一成就的取得来源于我国老一辈专家和卫生防疫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始终不断努力改进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策略,最终提出乙胺嗪(商品名海群生)群体防治消灭传染源、推广海盐普服等技术措施,有效切断丝虫病传播和流行,为我国乃至世界人类公共卫生健康保障做出巨大贡献并提供成功经验。此外,在疟原虫章节教学中,结合疟疾特效治疗药物青蒿素的发明,融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布莱克曾说过“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对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杰出贡献,荣获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从青蒿提取青蒿素的研究过程中,经历了 190 次失败,只有把现代科学方法运用到传统中草药研究,才获得了重大突破,展现了我国科学家创新思维能力和献身科学精神,鼓励学生敢为人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3.2.3
课程教学与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相结合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寄生虫疾病谱也发生变化,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率在我国部分地区有所上升[ 4 ]。国家科技部 973 计划项目《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现状研究》结果表明 2012 年安徽省零售猪肉中弓形虫感染 PCR 阳性率为18.03%(阳性猪肉样本数 75 份/ 猪肉样本数 416份),更有意义的是,从合肥郊区市售新鲜猪肉中分离到活的弓形虫[ 5],证实目前市售的猪肉样本中存在活的弓形虫。以 2006 年 6 月北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香香嘴螺肉”为典型教学案例,这起群体事件造成 160 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酒店支付医疗费等经济赔偿损失达 2 320 万元,其中一患者先后就诊于 5 家医院,住院 70 天,腰穿 5 次,花费 3 万余元。总结这次给社会大众带来健康危害及经济损失事件的经验教训,一方面我国少见或罕见寄生虫病尚未纳入法定传染病,食品安全法规建设亟待完善;另一方面由于临床医生缺乏专业知识培训,被忽视的寄生虫病缺乏特异、快速诊断方法,导致误诊误治。用发生在身边的实例来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医学生重视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公众健康关注,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将来更好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知识储备。
3.2.4课程教学与职业精神教育相结合
在囊虫病吡喹酮治疗及副作用教学时,结合临床病例,针对性引入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上认为,寄生虫病是良性疾病,死亡率极低。但是临床上在用高效低毒药物吡喹酮治疗脑或眼部囊虫病时,有致患者猝死或失明等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引导学生在临床工作与患者接触时,首先尊重和关爱患者,坦诚与家属沟通和协商,澄清患方认知误区。让学生理解处理医患关系的四个原则——仁爱、无害、公正、诚实,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认同感[6-7 ]。此外,通过痢疾阿米巴病原学诊断注意事项的教学,强调标本及时送、及时检,并且标本在冬季需要保温送检,引导学生遵守职业规范和职业纪律,培养职业责任心等,由小及大、由浅入深, 帮助学生理解坚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
4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学时方面 以我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人体寄生虫学为例,理论课 27 学时、实验 22 学时, 因课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大篇幅进行思政教育,以免喧宾夺主。建议尝试结合其它教学形式,如暑期社会实践、科技活动周等社会服务活动,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4.2专业课程考试模式
教育理念的不同,决定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不同。据调查,寄生虫学课程考试缺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人文素质等方面的考核。此外,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传统卷面考试形式缺乏思政方面的评价。建议专业课考核体系中增加思政考核内容,思政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
总而言之,医学院校应拓宽思政教育路径,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因为医学生思政水平将极大地影响其未来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但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一方面,意味着学生自身提高思政认识水平,不断加强学习;另一方面,各课程授课教师必须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着手,使学生思政教育取得更大实效。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进而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应该说,情感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 1 ]。其本质在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感将学生与教材、知识,将学生与教师联系起来,在宽松信任的学习环境下,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对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促进人的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情感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习者不再对单纯的知识感到枯燥甚至厌倦,不再对老师感到敬畏甚至反感,使学习过程变得愉悦,对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2]。因此,情感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更是教育的方向和目标。这是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统一。(转载自《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21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