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双好 王珺颖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一年来,整个教育战线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精神的热潮,出台了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系列新文件,推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系列新活动,设立了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科研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和作用有了新提升,课程体系建设有了新发展,教师队伍面貌有了新改观,教学改革创新有了新气象,课程建设格局有了新拓展。当前,应进一步抓好中央和教育部等相关文件和政策的落实,紧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个核心任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
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这无论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在新中国发展史上,都属于第一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迎来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春天。一年来,教育战线、特别是思政课教学领域围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深化了思政课改革和创新发展,思政课建设局面发生深刻变化,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一年来思政课建设的新举措
一年来,教育部将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教育战线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在持续推进已经实施的思政课建设举措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新办法和新举措,推出了一系列活动,深化了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1.将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列为教育战线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
教育部连续在2019 年3 月19 日、4 月8 日召开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推动思政课建设工作会议,把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教育战线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把加强思政课建设作为教育系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教育部头等重大工作任务,列入政治巡视的核心指标,列入地方党委专项督查内容,列入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履职考核内容,列入“双一流”评估指标体系,思政课建设成为考核教育系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指标。教育部专门出台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 为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思政课地位和作用得到切实重视和保障。
2.出台了深化思政课改革的系列新文件
一年来,中央和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贯彻落实“讲话”精神作出指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文件:一是从总体上对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作出明确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刻阐明了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明确了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的目标内容和教材体系建设的要求,推出了建设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举措,指明了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路径,并提出了加强思政课领导管理的具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关于加强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如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以部长令的形式出台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等,对思政课教师职责与要求、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培训、考核与评价、保障与管理作出明确规定。三是关于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案,如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方案》, 分别从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工作举措等方面对《意见》提出的要求进行具体化,并对不同地方、不同类型高校和不同层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布置了先行试点任务。上述三类文件是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3.推出了加强思政课建设的系列新活动
一年来,教育系统在加强常规教育活动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新活动:一是高校思政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活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和教学成果进行征集和遴选,并对成果进行网络巡礼、媒体巡礼和宣讲巡礼等活动。二是设立“周末理论大讲堂”,把它作为抓好思政课教师理论培训、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专题培训的重中之重,邀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权威专家导读、领学,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理论素质。三是开展“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要求各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省级层面打造一批品牌工作项目,总结凝练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四是开展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对全国推荐的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进行评审,对教学展示活动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奖励。五是举行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成果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总结升华。此外,教育系统还组织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进行实践研修、“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等,这些活动有效地推进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发展。
4.设立了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科研项目
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加大对思政课研究的支持力度。一是专门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设立“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对思政课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重大问题,对推动构建中国特色思政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等进行课题研究;二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加大对思政课研究的支持,如在研究指南中专门设立有关思政课建设的选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对思政课研究支持力度更大,一是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增列相关研究课题,如2020年公布的60 个课题名称中,特别设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研究”等2 个项目;二是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加大思政课研究项目比例, 如2020年一般项目(含青年项目)立项通知中,在149 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类课题中, 有19项直接是对思政课开展研究,占比12.75%。除此以外,教育部还通过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项目、思政课专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等,加大思政课研究力度。
与此同时,各地各高校采取了系列举措和办法,如地方主要领导主动到高校讲授“形势与政 策”课,出台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意见和行动纲领,投入专项资金建设思政课“名室”、“名课”、“名篇”、“名牌”,加强专职教师力量配备,加大绩效激励力度,为教师职务晋升开通“绿色通道”,推进课程 思政和日常思政的协同,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 协作,提供社会教育大舞台,等等,在整个教育系统营造了学校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 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二、一年来思政课建设的深刻变化
一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
1.思政课地位和作用的新提升
思政课是体现社会主义学校根本要求和本质特征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学校开设思政课,不仅体现着教育的性质和要求,而且表明了教育的发展方向。201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这些论述对思政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明确界定,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还把思政课建设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来看待,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这样,思政课建设就不只是具体的课程教学的局部问题,更是关涉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的宏大问题;不只是学校教育的局部问题,更是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教学在学校教育和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一年来,各地各高校对思政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升,过去那种认为思政课是可有可无的“水课”,那种轻视思政课地位,动辄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削减思政课课时或取消思政课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思政课建设成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履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和灵魂课程。
2.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的新发展
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由系列思政课构成,主要是采取必修课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当前,积极推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思政课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成为新时代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一年来,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内容的深刻变化。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采取一门为主、多门渗透的方式,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在其他各门课中推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发生深刻变化。二是课程设置的深刻变化。根据《意见》和《方案》,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三是课程类型的深刻变化。根据《意见》等文件规定,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特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形成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增加了思政课课程设置的弹性和选择性,课程类型发生新变化。
3.思政课教师队伍面貌的新改观
一年来,关于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的认识被广泛认同,思政课教师队伍状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教师队伍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根据高校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的要求,各地各高校采取选留、转任、转岗等方式增加专职思政课教师,采取鼓励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师、聘任特聘教师等方式聘任兼职教师,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二是教师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思政课教师专题研修班、骨干研修班、实践研修活动、“周末理论大讲堂”、集体培训和集体备课等活动,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理论素质有了很好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讲好思政课的自信。三是教师队伍考核评价机制有了明显改观。根据《意见》等文件规定,思政课教师在考核评价和职务晋升方面的特殊性得到了重视,教学和教学研究在考核评价中的占比得到了提高,有条件的高校在专业职务评审过程中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对思政课教师职务评审给予倾斜政策。四是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得到初步落实。在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中加大对思政课教师支持力度,在“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项目中单列适当比例支持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教学津贴得到了初步保障,在党和国家设立的荣誉称号中注意表彰优秀思政课教师,媒体宣传也加大了对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宣传力度,等等。一年来,思政课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得到显著增强,整体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4.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新气象
以往关于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主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实践活动等具体问题层面展开,“讲话”把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到规律性的认识高度,从提升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高度,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出明确要求。一年来,广大思政课教师在课程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创新,激活课堂教学的“革命”,思政课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习近平总书记对很多学校在思政课上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给予充分肯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探索思政课教学方法的积极性,思政课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二是教学形态发生深刻变化。教育部加大了对思政课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打造思政课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建设融媒体公开课,等等,使思政课教学不断从实体课堂向虚拟课堂、实践课堂、社会大课堂延伸,呈现出多样化的课程形态。三是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一年来,广大思政课教师基于对思政课教学特点和规律的把握,深入探索思政课教学模式和内在规律,在提升思政课对学生的影响力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武汉大学)课题组2019 年面向全国70 所高校开展的网络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给予较高评价,80.5% 的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总体状况表示满意,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占36.1%,表示“比较满意”的占44.4%。[2]在2020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下,思政课教学不仅经受住疫情考验,而且在线上课程教学、“战疫课堂” 等方面表现突出,这充分体现出一年来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积极成果。
5.思政课建设格局的新拓展
一年来,思政课建设格局发生系列变化:一是思政课建设的战略格局发生变化。各学校将思政课建设列入学校中心工作,列入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年度考核,把思政课建设提升到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课程的全局性地位。二是思政课建设的课程格局发生变化。一年来,学校其他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发展,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统筹发展,直接课程与间接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格局初步形成。三是思政课建设的一体化格局发生变化。一年来,教育部专门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一体化建设”、“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课程和教材一体化建设”等课题组,分片区对全国各省市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进行广泛调查,形成大中小学课程教材一体化的调研报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意识得到提升,一些地方和高校也开展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的实践探索,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意识逐渐形成,一体化建设的思路也逐步明确。四是思政课建设的社会格局发生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全党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办好思政课的社会大格局。一年来,思政课建设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些社会机构主动尝试参与思政课建设,如中教华影全国校园电影院线推出《重生》校园行、《一堂思政课》等活动,通过电影的方式讲授思政课教学故事,创新思政课教学载体,创新社会共建思政课的新模式。总之,思政课建设的格局已经摆脱局限于思政课系统内部进行思政课建设的局面,日益拓展到学校教育的全局性工作层面、学校课程体系的核心层面、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层面、学校家庭社会整体联动的层面,极大地拓展了思政课改革和建设的时空。
上述思政课建设的深刻变化并不是思政课变化的全部,但从思政课建设的这些深刻变化来看,一年来思政课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也许思政课领域的革命性变化正蕴含在这些静悄悄的变化之中。
三、进一步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思考
一年来,思政课领域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思政课建设发生了一系列明显变化,这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基础。但思政课建设和改革永远在路上,并且越是深化改革和深入推进,思政课建设难度也会更大。
1.进一步抓好中央和教育部等相关文件和政策的落实
一年来,中央和教育部等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文件和政策,各地各高校也采取了系列举措加强思政课建设,这些举措对于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营造思政课建设环境和氛围,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从文件和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来看,各地各高校之间不仅存在着落实政策的不平衡,而且各地各高校的文件和政策也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这种不平衡虽然有各地各高校客观上存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的原因,但是对于思政课这样的国家课程的建设而言,如果在落实相关文件和政策方面存在差异性,会冲淡课程建设统一性的要求。尽管中央和教育部等相关文件和政策对思政课建设和改革作出了明确具体规定,但文件精神的落实还需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意见》规定的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问题、队伍建设问题、课程改革创新问题等,都不是短期内能够彻底解决的问题,需要有一个长期持续的建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折不扣落实文件和相关政策要求,稳步推进文件和政策相关举措落实,推进各地各高校思政课建设均衡发展,这既是一项需要长期深入和持续探索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足够韧性的十分艰巨的工作。
2.进一步紧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个核心任务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4]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修订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及时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任务。一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37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在其他思政课教材和教学中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工作也深入展开,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课程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新课程体系的实施和全面推进还需要一段时间。这就需要在思政课课程建设中进一步紧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个核心任务,加快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的步伐。
3. 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思政课教学作为一种课程教学活动,尽管可以 通过政治、行政、法律、经济、社会等外部手段进 行加强,但真正决定课程建设的根本性因素在于课 程教学本身,在于增强课程建设的思想性、理论性 和亲和力、针对性。一年来,各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努力提升思政课建设的学理性和 说服性;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思政 课教师队伍的学术素养和教学感召力;加强思政课 教学方法的试验和探索,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 和力和针对性;加强思政课教学环境和条件建设,为思政课教学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支撑,思政课教学 状况发生了积极明显的变化。但从思政课教学总体 面貌来看,要使思政课课堂效果明显改观,还有待 时日;从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来看,对“八 个统一”的总体研究和具体研究受到高度重视,而如何从总体上达到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 亲和力、针对性的改革创新目标方面的研究相对不 足。[5] 思政课建设要在把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 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 性,实现课程教学面貌的根本改观。 4.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给予高度 重视,提出思政课建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 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建设的“两 个关键”充分说明了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作用。一年来,中央和教育部出台了系列关 于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和政策,为思 政课教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思政课教师成 长和发展提供了符合实际的政策和保障。虽然这些 政策措施还有一个进一步落实的问题,但是毫无疑问,在这些文件和政策的支撑下,思政课教师队 伍建设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提 高,思政课教师队伍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但从总体 来看,相比较于为思政课教师发展创造外在条件和 保障,相比较于对思政课教师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如何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内在的精神激励和支 撑,特别是如何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 动性、创造性,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 感、荣誉感、责任感,提升思政课教师内在的自信 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需要有足够的时间等待,需要有更进一步的激励措施。要进一步激 发思政课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让思政课教 师更有自信地开展思政课教学。 5. 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思政课建设的合力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要促进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的协作, 形成协同效应。一年来,在提升思政课建设格局, 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协调,思政课与日常思 想政治教育相协作,大中小学思政课相衔接,学校 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配合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从总体来看,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思 政课建设的大格局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思政课建设 与其他建设相协调配合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营造。 要把加强思政课建设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 要》等文件的贯彻落实结合起来,与我们正在推进 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结合起 来,同频共振,形成全方位开展思政课建设的强大 合力。(转载自《思想理论教育》期刊,2020年5月第12卷第6期)